• Moods
  • Genre
  • Music For
  • Instrumentation
  • Version

Licensing
Procedure

Online
Help

Help
Center

News
国产电影中的版权背景制作音乐
Time:2010-01-01   Author:
版权背景制作音乐教育系列
——国产电影中的版权背景制作音乐
中国电影正处于飞速发展上升阶段,从2000年以来的《和你在一起》《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千里走单骑》到现在的《建国大业》《风声》《非诚勿扰》《通天帝国》等热映片,叫好又叫座,国产电影的制作也已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代。
随意打开一个电影类的视频网站我们就可以看到,电影的分类多种多样,有根据主题不同划分的,如:史诗片、传记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爱情片、伦理片、悬疑片、恐怖片等;有根据体裁样式不同划分的,如:动画片、音乐片、歌舞片、动作片、喜剧片、3D电影、动感电影等等。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众多元素:主题题材,风格剪辑,人物表演,灯光布景,化妆配音,后期剪辑、电影音乐配乐和特效特技等。每一部分都是电影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进入电影以后,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它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电影音乐是电影视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音效和语言一起在电影的听觉表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电影音乐是指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音乐。根据音乐对影片内容概括范围的大小和在影片艺术结构中所起的整体作用或局部作用,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曲和插曲。由于电影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不同,电影歌曲有民乐、艺术音乐、通俗音乐等各种风格。
中国的电影音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的电影音乐在形式上处于摸索阶段,创作者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受到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音乐的创作风格单一,大部分电影音乐是由现成的音乐作品或民谣、小调等改编,旋律简洁,篇幅短小,与电影画面结合大多不够融洽。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西方先进的电影技术手段,风格多样的蒙太奇手法和富于民族特色的叙事语言启发了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也激发了众多专业作曲家加入到电影音乐创造行列中,他们植根于传统文化,汲取民族音乐的精华,吸收国外多种作曲技法,借助高科技的数字化音乐制作手段,生动细腻地展示出风格各异的音乐色彩并不断锐意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电影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多元化、制作手段数字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最大特点。
电影中的音乐按其出现方式可分为现实音乐与背景音乐: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音乐会的表演,剧中人物的演唱,收音机里播放的乐曲等等,这些能看到声音来源的都叫做现实音乐;那些看不到音乐来源,旨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活动或渲染气氛环境的音乐,被称为背景音乐,也叫功能音乐。这部分音乐通常占据电影的大篇幅量,好的背景音乐应当与影片画面搭配相得益彰。
这些背景音乐是如何与电影画面融合在一起的?首先,电影音乐在创作和构思前,应先深入了解电影的主题内容、风格类型和人物情绪性格等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所要表现的人物和画面视觉形象,才能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有的放矢;其次,受到剧情和画面长度影响,加之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结构发展,电影音乐在呈现过程中经常是间断出现的,这就要求音乐创作者在曲式创作上有所发展;再次,电影音乐不同于用“乐音”构成的普通音乐,它更多地与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元素结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陈述结构形式,可以更好地表现抒情性和戏剧性气氛。背景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通常分为音画同步与音画对位。音画同步是指音乐与画面情绪相同,节奏相仿,音乐能起到烘托和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是让音乐和画面相反对立,通过不同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表现出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应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画面内涵更加丰富。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影片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电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资料加以剪辑来改编成电影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资料、善用音乐资料。电影音乐的演奏需要经过录音、洗印等一系列电影制作工艺,最后通过放映影片才能体现它的艺术功能和效果,所以电影音乐作曲创作者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录音技术和器乐、配器技术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电影音乐的音色和配器效果,创作者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以往作曲家的创作大都依靠脑子想、嘴里唱、手上弹、谱上记的办法,一部电影音乐作品从构思到最终配置完成,全部人工操作,有专人录音,专人演奏,专人合成,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较长。作曲家的个人技术,参与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奏水平的高低,甚至录音时乐器的好坏都成为制约作品优劣的因素。
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电影音乐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如今大多采用数字技术与电脑合成的方式。旋律编写、节奏安排、配器选择、和声设置、速度调整等一系列过程都通过电脑的软件模拟完成,在程序中形成独立的信息块,并使它们之间建立起网络化通道,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通过MIDI通道,用监听、屏显、复制等方式反馈给作曲家,建立、更新、取消等操作都非常方便。传统制作过程中需要百人甚至数百人才能完成的效果,在电脑上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瞬间完成。数字化制作手段省略了二度创作对作品理解造成的缺失,使编创者和演奏者合二为一。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剪辑技术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将不同的音乐分解或组合,做出力度、速度、音色等各种不同的变化。
数字技术制作的音乐与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在硬件方面有着质的区别,但二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却是基本相同的。有人说,随着多元文化冲突的加剧和改革不断深入对人们音乐审美理念的影响,音乐家们创作的音乐具有更多的商业意味。但目前的电影音乐却并未因为制作手段的改变而改变表达的主题,它仍旧一如既往地服务于电影。数字化给今天的中国电影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触动,在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数字化制作手段都将是中国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竞争是残酷的,一批曾经在电影音乐创作领域叱咤风云的作曲家,因无法驾驭全新的数字化制作技术而渐渐停下了手中的笔;而一直活跃在中国电影乐坛、自建国后就一直为大量影片配乐的中国电影乐团,在80年代电声音乐以及近年来数字音乐制作手段的冲击下,不得不接受逐年走下坡路的事实,从幕后走到台前,面向观众,通过“多种经营”获得效益,在市场中寻求发展。
电影配乐是电影中非常重要又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环,配乐的力量可以锦上添花、点石成金,特别是在制作、出版、发行渠道逐步完善和健全的今天,电影音乐专辑先于影片发行完全成为可能。多元化的电影音乐满足了不同影片风格以及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很多人因为看过电影而记住了电影音乐;还有一些观众则是因为听过了电影音乐而走进电影院去观赏影片。然而电影音乐的作用却又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熟悉香港电影的朋友都知道,以往的香港电影普遍有一通病,不管前期制作及拍摄期如何充裕,但后期部分往往都得赶工,尤其是电影配乐部分,通常要在一两个星期内便得完成,时间紧迫。作曲是后期制作的最后一个创作人员。电影音乐必须在综合了导演和作曲家的意见标定了音乐后才可以开始创作,作曲家还必须了解影片在音乐制作方面的